中國是世界的制造業(yè)基地,但中國的產品有兩個問題:技術含量低和質量差。這兩個問題正嚴重制約著中國企業(yè)的發(fā)展與壯大,成為中國企業(yè)發(fā)展成為世界級企業(yè)的瓶頸問題。
技術的積淀需要漫長過程。質量提高的關鍵,在于管理者的決心和魄力。
有兩則故事,非常經典,值得中國的企業(yè)家們再三品讀:
(一)海爾與大鐵錘
1984年,海爾前身——青島電冰箱總廠僅是一個小廠,年銷售收入僅348萬元,虧空達147萬元。守著一個爛攤子的600名職工,已是人心渙散。在連換三任廠長仍然“病入膏肓”的困境之下,1984年12月26日,35歲的張瑞敏“臨危受命”,擔任這個小廠的廠長。
張瑞敏一上任就提出:“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痹谶@樣的思想指導下,1985年,張瑞敏召集員工,帶頭把76臺有質量缺陷的冰箱全部砸爛。如今,在海爾科技館里的那把“聞名遐邇”的大鐵錘,向人們訴說著質量與品牌的故事。
(二)三星與大鐵錘
1972年,索尼已經成為一個著名品牌,以其高質量的半導體收音機、磁帶錄音機和單槍三束彩色電視機而享譽全球。而當剛成立三年的三星電子公司則開始在韓國銷售黑白電視機時。到了1995年,三星公司開始生產存儲芯片、計算機硬件驅動器和其它自有品牌的消費電子產品。三星的業(yè)務則集中在快速、低成本生產的商品上。
那一年,公司創(chuàng)始人的兒子、董事長李健熙為了慶祝公司不斷取得成功,向朋友和優(yōu)秀職工贈送三星牌手機。幾天后,他就不斷聽到各種抱怨,說這些手機質量太差了,毛病太多了。尷尬之下,他下令將價值5000萬美元的庫存手機,在廠大院里堆成一座小山,在寫有“三星公司從此要以優(yōu)質產品打天下”等字樣的橫幅下,李健熙帶領他的高級經理和2000名員工看著工人用大錘把這些產品砸成碎片,扔到火堆里。李健熙宣布:“產品缺陷就是癌癥?!敝钡浆F在,三星的經理們還不時把手機扔出窗外,用卡車軋或是冬天埋進雪里,以此來檢驗質量。
只有真正有了要解決產品質量的決心和魄力,然后才能談得上質量管理的體系和辦法。
如果管理者沒有這種決心和魄力,什么ISO9000,什么六個西格瑪,只能擺擺樣子、扯扯蛋!
(原創(chuà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