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員在去年11月測試了第一臺戰(zhàn)術生物煉油裝置原型,發(fā)現其產生的能量比所消耗的能量大約多90%。這個報告來自杰瑞·華納,他是生命防衛(wèi)生命科學公司的創(chuàng)建者,這家公司是與普渡大學研究員一起從事這個項目的私營企業(yè),他說結果要好于預期。
美國陸軍已對生物煉油裝置原型機進行功能驗收,這種裝置現被列入陸軍的未來開發(fā)規(guī)劃。
戰(zhàn)術生物煉油裝置首次將有機食物殘渣與其他垃圾分開處理,如紙張、塑料、聚乙烯泡沫板和紙板。食物殘渣在一個生物反應器中通過工業(yè)酵母發(fā)酵成乙醇。而其余的垃圾將送到一個低氧高溫的氣體發(fā)生器中,最終轉化成丙烷和甲烷。這些氣體和乙醇將在一個改進的柴油引擎中燃燒發(fā)電。
拉迪什和華納認為,這種裝置可以應用到救災活動中,比如卡特里娜颶風時,或供其他身處斷電困境的人們使用。緊急救援人員可以使用這種裝置將木頭碎片之類東西轉變成急需的電力,生物煉油裝置還可以為工廠、餐館和商店提供后備電力供應。拉迪什說:“只要是擁有一定數量的食物殘渣和垃圾的地方,生物煉油裝置就可以節(jié)約電費,甚至還可以把一些多余的電能儲存起來?!?/FONT>
這種系統(tǒng)燃燒的多為像乙醇那樣的“碳中和”燃料,不會使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有明顯增加。這是因為燃料釋放的碳都將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被吸收,植物在這個過程中將二氧化碳轉變成氧氣和糖,而石油則不一樣。生物煉油裝置在啟動階段要燒幾個小時的柴油,直到氣體發(fā)生器和生物反應器開始提供燃料。
這種裝置本身只產生少量垃圾,絕大多數是灰分,被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認定為“良性”或無害。從生物煉油裝置中的殘留物質送回氣體發(fā)生器,每隔兩三天需要清理一次。華納說:“最后的剩余物也就夠裝滿一個標準尺寸的垃圾袋,也就是說,垃圾量減少比例為30比1。”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