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想一下,假如生物指紋掃描儀驗證身份的手段不局限于指紋,同時還能檢查手指的組織結(jié)構(gòu)以及血色素指標,這將是怎樣一種景象?這就是Nanoident科技公司(NanoidentTechnologies,下稱Nanoident)想要看到的。
這家奧地利公司致力于印制在玻璃、薄塑料片或紙張上的新型半導體的研發(fā),而不像過去那樣,將它寫入芯片之中。Nanoident將類似光子感應器和微流體感應器等特色安全設備植入其搭載系統(tǒng)芯片的半導體之中,這意味著它們能夠被嵌入到手機或者信用卡大小的設備上,既不占用大量空間,也不會消耗很多電量。
典型的“觸擊型”指紋傳感器尺寸只有15毫米長、2毫米寬。它通過手指在敏感金屬盤上按壓捕捉影像,然后再和指紋數(shù)據(jù)庫進行比對進行驗證。由于它大小適中,得到了PC制造商們的青睞----僅惠普公司(HP)一家,每個月裝運的嵌有指紋閱讀器的PC數(shù)量就高達25萬臺之多。
NanoidentCEO克勞斯-施羅特(KlausSchroeter)表示,在移動電話這個受尺寸、價格和特色功能驅(qū)動的市場上,這種傳感器頗有潛力。Nanoident的指紋掃描器小到可以安裝在移動電話機上,而它本身的面積又大到足以采集整枚指紋。
施羅特認為,指紋認證技術(shù)若要得到廣泛應用,首先需要提高它的精確度。指紋生物特征識別精確率已達到98%,但如果要部署這項技術(shù)并從容實現(xiàn)商用,就必須提高到99.9%?!艾F(xiàn)在指紋造假太容易了?!彼忉尩?,只要接觸玻璃留下指紋,就可以進行拍照,然后做成印章,精確率高達95%。
施羅特說,Nanoident的技術(shù)精確度更高?!拔覀兪褂眉t光和紅外線進行探測,深入到手指皮膚內(nèi)幾毫米,從而捕捉指紋之下的結(jié)構(gòu),”他說,“我們對皮膚的各種參數(shù)和血液血色素含量進行測量,據(jù)此就能夠判定它是否真人手指,從而鑒別出偽造的指紋?!?
Nanoident聲稱,要研發(fā)出包括指紋獲取、數(shù)據(jù)提取、同數(shù)據(jù)庫比對、以及在半導體自身上保存信息的所有技術(shù)。施羅特說,用光感光子傳感器制造打印型半導體極其復雜,因此公司要真正發(fā)布該項技術(shù)尚有待時日,但隨著在制造流程上取得進展,Nanoident已經(jīng)打算近期在奧地利開設一家印刷工廠。
Nanoident的子公司Bioident科技公司(下稱Bioident)將其技術(shù)定位為拋棄型光子實驗室芯片(Lab-on-a-chip),該芯片能用來檢測和分析空氣、食物或者水供應中的化學和生物制劑物質(zhì)。Bioident的微處理器可讓科學家、研究人員、以及應急人員(FirstResponder)攜帶設備到室外檢查污染情況。潛在的受污染水的樣本被置于包含微流體傳感器的芯片上,這樣就能產(chǎn)生化學反應,從而提供關于水中所含成分的信息。這些打印型微處理器造價較為低廉,大可隨手拋棄并用新處理器取代。“設想一下,假如我只攜帶一塊芯片就能開展所有診斷工作,還不用帶回實驗室,那將是多大的便利!”BioidentCEO瓦斯克-博哈里(WasiqBokhari)說。
(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