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欧美丰满熟妇XXXXX视频,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久久黑国产,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行業(yè)資訊

新能源車補貼:望梅卻不能止渴

ainet.cn   2009年02月26日

日前,國家財政部正式下發(fā)了通知,傳聞許久的新能源車補貼細則終于浮出水面。如果不是因為這場金融危機,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政策,可能不會這么快出臺。

根據通知精神,中央財政將對購買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等實行財政補貼。補貼的標準“主要依據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和同類傳統(tǒng)汽車的基礎差價,并適當考慮規(guī)模效應、技術進步等因素確定”。

 

根據相關政策,混合動力汽車最高每輛補貼5萬元、純電動汽車每輛補貼6萬元;燃料電池汽車每輛補貼25萬元。長度10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車則最高補貼60萬元。雖然針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但是在動輒數萬元的補貼力度上,還是高于業(yè)界此前的預期。

 

在美國,購買一款售價為2.095萬美元~2.322萬美元的豐田普銳斯,消費者可以拿到大概5000美元補貼。在日本,補貼費為20萬日圓(折合RMB不到2萬元)。在法國,是15000法郎。對比之下,國內對符合新能源轎車補貼標準,依據“車輛的燃油經濟性改善程度與電動系統(tǒng)輸出功率占總輸出功率之比兩個性能指標”兩項關鍵性的技術指標,則橫跨4000元至25萬元。

 

但是有一個重要前提別忘了,國內現行政策只對政府采購或者是公交系統(tǒng)的新能源車消費進行財政補貼,而對于私人購車并未出臺相應的政策。這意味著,已經苦等了三年的豐田普銳斯,要想在中國市場享受到美國和歐洲的“優(yōu)厚”待遇,還只是停留在設想階段。

 

2005年底,為了搶在國家混合動力汽車標準出臺之前,占領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制高點,豐田將普銳斯混合動力轎車引進到中國市場來銷售。豐田的意圖很明顯:借“國產”普銳斯之機,大肆向國內消費者宣揚混合動力的節(jié)油性能,并通過給政府部門和科研機構贈送樣車的方式,達到“變相公關”政府的目的。

 

三年時間過去了,豐田沒有等到預期中的“補貼”政策,反倒是許多中國本土企業(yè)都加入了爭奪混合動力市場的陣營。長安、奇瑞等本土企業(yè)可能嗅到了“激勵政策”的信號,紛紛選擇在2008年量產的混合動力轎車,而號稱與豐田、通用獨此三家掌握“PLUG-in”(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的民企比亞迪,則搶在兩者之前在國內市場發(fā)布了F3DM雙模電動汽車(在專家看來可以歸納到插電式混合動力的范疇)。

 

既然跨國公司和本土車企都準備好了,為何鼓勵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卻遲遲不肯“落地”。好不容易盼來了財政部的一紙公文,新能源汽車消費卻被束縛在“公共采購”這片狹小的試點領域。為何國際通行的對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新能源車進行補貼的政策,到了國內始終是“猶抱琵琶半遮面”?

 

在查閱了眾多媒體的評論后筆者發(fā)現,業(yè)界觀察人士亦一致認為:如果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不能對私人購車放開,那么對于推廣新能源車的節(jié)能環(huán)?!笆痉缎б妗?,對于培育潛力巨大的環(huán)保市場,其作用無疑是杯水車薪。畢竟,要想讓長安、奇瑞、萬向和比亞迪等企業(yè)動輒數千萬乃至上億元的研發(fā)費用獲得投資回報,撬動私人購車這塊市場是“必須”的。

 

另外,在真正具備可操作性的鼓勵新能源車消費的政策出臺之前,這兩個層面的博弈仍將繼續(xù):政策制定者希望企業(yè)和民間拿出無論是質量、性能還是成本、價格上都更具商業(yè)化可行性的產品來;而后者則希望政策制定者能早點出臺鼓勵性政策,以便保護他們對新能源車領域的投資熱度、并通過初期的商業(yè)化“試水”,來進一步加快新技術的研發(fā)和現有產品的完善。

 

很顯然,現實中已經出臺的激勵政策,只能“望梅”而無法“止渴”。企業(yè)也不可能看著鼓勵購買新能源車這張政策“畫餅”,就前仆后繼得涌入如今已經熱得發(fā)燙的新能源車領域。但問題的關鍵是,在科技部主導的“十城千輛”新能源車示范運行項目“如火如荼”地收場后,何時才是國內鼓勵新能源車大規(guī)模走進尋常百姓家的最佳時機?

 

3、5個月,還是3、5年甚至10年?豐田和通用都希望得到確切的答案,比亞迪和奇瑞同樣翹首以待。潛心十年研究電動汽車的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曾經給了純電動汽車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的一個預測:“公交車5年、小轎車10年?!碑斎?,從現實看來,情況或許會比魯冠球預期的更樂觀。

 

最近由國務院下發(fā)的《汽車產業(yè)調整振興規(guī)劃細則》中明確指出,產品結構調整以節(jié)能減排為主導,重點支持低排量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其中可量化的目標是:到2009年至2011年,力爭使電動汽車的年產能達到50萬輛,新能源汽車占乘用車總銷量的5%;而且在政府采購時,將優(yōu)先采購“自主研發(fā)的新能源汽車”。

 

政策的方向已經明了,但是可操作性的標準仍然缺失。例如,對新能源車節(jié)能效果的技術鑒定如何做到公開公正、如何在鼓勵本土企業(yè)研發(fā)新能源車熱情的同時,又不觸及外資敏感的“貿易保護主義”的神經、如何進一步提高本土零部件供應商在新能源“戰(zhàn)場”的配套能力,尤其是核心部件的研發(fā)和升級能力……這些都是與“補貼”政策息息相關的配套政策所要考慮的問題。

 

一句話,補貼新能源車,要“望梅止渴”,更要“強身健體”。

 

 

(轉載)

標簽:新能源車補貼 我要反饋 
泰科電子ECK、ECP系列高壓直流接觸器白皮書下載
億萬克
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