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作為業(yè)內人士,有些事情可能真的不是我能想得明白的。我一直在關注中國汽車,關注了有七八年,也正是從中國汽車開始崛起的時候。
比如下面這些事情。
1. 家轎還沒有搞明白,紛紛搞什么豪華轎車甚至跑車。
2. 國內市場還沒有壟斷,紛紛往國外跑。這一點跟日韓歐美都有點不同。
3. 汽車設計還沒有從模仿走出來,紛紛拋棄對外國合作,認為用國外汽車設計公司做工程是愚蠢的,從而失去了學習正常汽車設計的機會。
4. 搞了幾十年的行業(yè)整合,中國汽車廠還是有幾十家。
5. 花幾個億搞一個新車的開發(fā),就是不舍得花幾百萬做一個好看的造型。為什么寧肯花幾個億也非要搞得很難看才行?
6. 沒有CAE和試驗的支持,沒有借助國外成熟的經驗,非說自己能夠做正向設計了。
7. 明明真正的人才不多,偏偏又是一盤散沙,真正干事業(yè)的企業(yè)和人在哪里?
8. 明明新能源汽車的門檻應該降低,偏偏讓人覺得沒有人能夠干得了新能源汽車,能干的也只有一兩個。
9. 明明不是所有公司都有能力發(fā)展新能源汽車,而偏偏好象幾乎所有人都有這個本事。
10. 明明沒有能力收購跨國汽車公司,大家卻在想著這事。要想一想,進得去,你出得來嗎?
11. 明明可以收購一些國外的設計資源以彌補自身不足,可偏偏又沒有人感興趣。
12. 汽車核心零部件自主化,一直也沒有實現(xiàn),而且看起來更加遙遙無期。自己的主機廠不支持,還能怎么辦?明知合資不行,偏向虎山行。一句話,沒有積累不行就解釋了所有問題?我們都積累了幾十年了!為什么總是從零開始積累?
13. 凡事追求低成本,事實上只追求了一種低成本,就是初投資的低成本。而根本不是什么生產生命周期的低成本。這才是低水平重復建設的根源。追求低成本汽車和追求初投資最低,根本不是一回事兒。
14. 關鍵工藝非要省錢,還非要把質量和性能搞上去,肯定有一個是假的。
15. 研究工藝的人不懂產品,研究產品的人不懂工藝??雌饋碚l也不想聽誰的?;ハ嗫赡苓€看不起。
16. 搞汽車還是搞政治?這是一個問題。歸根結底,肯定還是搞汽車。什么時候搞汽車的人能夠多一點。
17. 搞汽車還是搞金融。搞金融的汽車企業(yè)現(xiàn)在都陷入了困境。簡言之,是務實務虛的事情。既要務實,也要務虛,務虛也是為了務實,而非相反。
18. 金融危機來了,本來應該是我們最好的機會,怎么受傷的還是我們?
19. 中國人要不要消費汽車?美國人可以,日本人可以,歐洲人可以,韓國人也可以,為什么中國人不可以?這已經不是政治問題,這是人權問題,中國人哪里不如外國人了?
20. 能源問題。我們那么需要能源,為什么燃油稅遲遲不能實現(xiàn)?為什么中石油中石化總是有些詭異的表現(xiàn)?
21. 交通問題。是我們太聰明,還是別有用心?別的國家要是有相同的顧慮,汽車可能也不能普及到現(xiàn)在這種程度了。
想不明白的事情太多了。真正的企業(yè)家是埋頭苦干的。干著干著,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很多問題可能就有答案了。不合規(guī)律的怪現(xiàn)象,遲早要退出歷史舞臺。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