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曲道奎回到東北,成為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總裁,開始他心心念念的應用型機器人技術攻關。《對話》選在了位于沈陽的歷史悠久的工業(yè)博物館,在這個銘刻著東北工業(yè)歷史進程的工業(yè)長廊里,曲道奎憶起了東北工業(yè)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

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只要觀念上有轉變,一定翻天覆地?
1993年,曲道奎在德國薩爾大學作訪問學者, 從事神經元網絡在機器人中的應用研究。在面臨回國還是留在德國的抉擇時,曲道奎寫了一封信給他在中科院的導師:“我打算按期回國。盡管導師希望我能留下繼續(xù)這項工作,但通過這一年在德的親身感受,加之國內現(xiàn)在形勢的巨大變化,權衡利弊,回優(yōu)于留,他鄉(xiāng)雖好,非己故園,遲歸不如早回。”
2000年曲道奎回到東北,成為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總裁,開始他心心念念的應用型機器人技術攻關。本周《對話》選在了位于沈陽的歷史悠久的工業(yè)博物館,在這個銘刻著東北工業(yè)歷史進程的工業(yè)長廊里,曲道奎憶起了東北工業(yè)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
那些年曾激情燃燒的歲月!

新松機器人公司總裁曲道奎:我是山東人,1983年大學畢業(yè)考到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那時候東北對我沖擊最大的,是高聳林立的煙囪,門對門的各種企業(yè),街上車水馬龍,上下班騎自行車的工人大軍,如潮水般的。我們叫激情燃燒,那么一個年代。
回國發(fā)展機器人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
新松機器人公司總裁曲道奎:就機器人的研究來講,我們的水平,包括我們整體的研發(fā)的人力的檔次,實際和國外沒有太大的差距。我在德國正好也看到德國的汽車工業(yè),全面的機器人化,高度的自動化,機器人要脫離了真正的應用,走不出實驗室,是沒有生命力的,我那時候在權衡留還是不留,未來的這種不確定性要更有吸引力。
天呢!機器人行業(yè)靠花錢買不來技術?
新松機器人公司總裁曲道奎:機器人在國外來講,特別是發(fā)達國家,是一個非常敏感的高新技術。特別是在美國,幾乎跟軍工是劃到了等號,所以在這個行業(yè)里面,花錢是買不來技術的,只要搞機器人,對不起,一切都得靠你自己。
我們這一代雖然沒有經歷過殺戮流血的戰(zhàn)爭年代,但我們正在經歷著一場規(guī)模更大,沒有疆界和永遠沒有終結的新的戰(zhàn)爭,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競爭。我們面對的是在市場經濟中征戰(zhàn)了百年的跨國公司,一切皆以成敗論英雄。我們只能比對手做得更好,更快。就像羚羊與獅子賽跑,要么比獅子跑得更快,要么被獅子吃掉,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加油。
這是曲道奎曾經寫給全體員工的信。他希望用這封頗有《出師表》感覺的信激勵員工朝一個什么樣的目標奔跑?
我們注定是犧牲的一代,付出的一代!
新松機器人公司總裁曲道奎:我們是2000年成立,地無一垅、房無一間,20幾個人創(chuàng)業(yè),到2004年的時候小有名氣。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很多的管理層,包括一些員工,有點沾沾自喜。當時我說,我們這一代注定是犧牲的一代,注定是付出的一代,為了我們的后代,為了我們國家的未來,我們只能做先驅,但是謹防做先烈。我們就是墊腳石。我們真正要成為中國的一個高科技的名片,還有很多路要走。
東北只要觀念上有轉變,一定翻天覆地!?
新松機器人公司總裁曲道奎:東北的振興假如沒有在觀念上,在認識上提升,其實是非常難的?,F(xiàn)在我們正好面臨提升的一個重大機遇,就是這次新工業(yè)革命正在興起。首先是技術的突破,同時又是制造模式、產業(yè)模式的大變革。原有的東西在顛覆,大家的起點幾乎是一致的。所以我說只有東北認識到這個問題,憑借我們東北工業(yè)文明的沉淀,會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