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日本汽車制造商斯巴魯(Subaru)計劃在2025年前研發(fā)自動駕駛汽車技術,讓車輛即使在數據連接中斷的情況下,仍可運行。該家汽車制造商認為,服務器能夠不斷地收集有關汽車位置的數據,從而預測汽車在路上約10秒內的行駛路線。
接受測試的斯巴魯自動駕駛車(圖片來源:斯巴魯)
熟悉該公司計劃的人士表示,此類預測會被反饋給車輛,即使在數據連接中斷的情況下,預測信息可用于控制車輛速度與方向。當數據連接長時間中斷時,車輛會減速,并在車載傳感器探測范圍內限制車輛的運行。
該自動駕駛系統收集的車輛數據越多,預測就越準確。斯巴魯將通過授權協議以及其他協會吸引其他汽車制造商加入該系統。 目前,其正在采用一款4G網絡車輛測試該系統。
自動駕駛是全球汽車制造商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之一,特斯拉提供Autopilot功能,還在測試更加先進的全自動駕駛(Full Self-Driving)軟件,讓車輛能夠自動變道和停車。不過,最近,特斯拉首席執(zhí)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公司今年不會獲得監(jiān)管機構有關推出無人駕駛汽車的批準。
雖然目前道路上的自動駕駛汽車仍然很少,不過,隨著自動駕駛技術向更高水平發(fā)展,數據連接中斷帶來的危險性也在增加。在0至5的自動駕駛等級中,L3自動駕駛汽車在正常情況下,能夠在無駕駛員時,執(zhí)行很多操作。
今年7月,日本電信公司KDDI遭遇長達一日的無線網絡中斷,導致豐田和其他汽車制造商的網聯汽車也受到了影響。本田和其他公司試圖通過使用備份網聯數據來防范此種風險,而這一做法會增加成本。斯巴魯于2008年首次在車輛上安裝EyeSight 系統,可以提供自動制動和其他駕駛輔助功能。
(轉載)